关于旋律的知识
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。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。下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旋律的知识,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!
旋律的知识 篇1
旋律线
构成旋律包含两个要素,即旋律线(或称音高线)和节奏。在连续的旋律进行中,由于音高的走向而形成各种直线的或曲线的进行,这些进行类似画面中线条的伸展或起伏,故称为旋律线;关于音的时间方面:相继发出的不同音高的音(即旋律线)和各种音乐节奏的长短、快慢、停顿等表现职能相结合时,旋律才能形成音乐的种种句法和结构。
节奏
生动的语言节奏和丰富的生活节奏是旋律节奏的自然基础;调式、旋律线和节奏的有机结合,并通过一定的音乐结构来加以体现,便是完整的曲调。
曲调
“曲调”即歌唱性旋律或主要旋律,“歌唱性的旋律”即能表达某种乐思的旋律,“主要旋律”(或称主旋律)即在听感上占有主导作用的旋律。
音乐意义
人们习惯上所说的旋律其实指的是曲调。而旋律则可以指任何有音高与节奏的乐音序列。旋律是构成声部的基础,只有先构成旋律,才能产生声部(此处的声部指某旋律在音乐中的位置),从而产生(复合)音响。比如四部和声中的四个声部在进行中分别有各自的旋律进行,而某一具有曲调感的'旋律将作为主要旋律声部(一般为高声部)出现。主调音乐的声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,其中只有一个声部的旋律有曲调感,所以人们习惯的称其为“主旋律”。复调音乐是相互具有独立意义的旋律(曲调)相互结合构成的音乐,所有声部都具有曲调感。
在音与音的关系上,又与“和声”(一种同时发响概念,并不是指“和声学”与“和声”作曲知识)相对应,和声是纵向的,旋律是横向的。例如和声音程是两个音同时发响,研究的是两个音同时发响时所产生的听感。旋律音程则指的是两个音分别发响,研究的是两个分别发响时所产生的听感。同样的音程距离,和声音程与旋律音程听感上却有很大的差距。
旋律的知识 篇2
旋律(melody)也称作曲调,是一连串乐音的有组织的进行。
与其他要素相比,旋律在音乐中的地位最突出,自然也就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段。可以说,任何人在听了一首作品之后,首先记住的就是旋律,它是可以由我们哼唱出来的,而其他要素如单纯的音区、力度、节奏,离开了旋律,简直就无法独立存在,所以有人说,旋律是音乐的灵魂。不过,在有些音乐中,旋律并不占有至高无上的地位,比如二十世纪的一些新颖独特的作品,是以音色为主要的构成因素,而非洲的鼓乐则主要是由各种节奏组合而成的。限于篇幅的原因,本节内容不涉及这一类特殊的音乐。
旋律和我们的日常语言关系十分密切,最早的音乐,它们旋律的曲折变化,是依附于语言本身的,可以说,它就是将语言中的音高加以夸张得来的。比如我们中国人的吟诗,就是将诗句用较为音乐化的调子朗读出来,西方古老的圣咏也是这样。后来渐渐地有了不依附于语言的音乐旋律,但如果仔细想想,这些形态各异的旋律仍然和语言有着深层的关系,比如曲折婉转的旋律,有如亲切的谈话;短促有力的旋律,很象是命令或惊叹的口气;下行的旋律就如同我们日常生活的熟悉的叹气声,它往往用来表现哀伤的哭泣或沉重的叹息。
正因为旋律具有情感色彩,它能引起人们情感上的共鸣。作曲家就利用这一特征,来写作表现各种各样情绪的旋律。